以太坊作为主流虚拟货币之一,围绕其衍生出多种所谓的 “赚钱方式”,但这些方式大多伴随高风险,且在我国不受法律保护。
在以太坊从工作量证明(PoW)转向权益证明(PoS)之前,挖矿是获取以太坊的主要方式之一。矿工通过专用计算机(矿机)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,验证区块链上的交易并创建新的区块,成功后可获得以太坊奖励。不过,2022 年 “合并” 升级后,以太坊彻底转向 PoS 机制,传统挖矿方式被淘汰,取而代之的是质押挖矿 —— 用户将一定数量的以太坊质押到网络中,参与区块验证,根据质押数量和时间获得相应奖励。但质押存在锁定期,且需承担网络波动、技术故障等风险。
这是币圈最常见的方式。投资者通过交易所买入以太坊,待价格上涨后卖出,赚取中间差价。由于以太坊价格波动剧烈,短时间内可能出现较大涨幅,吸引了不少投机者。例如,2021 年以太坊价格曾从年初的 700 美元左右飙升至 4000 美元以上,早期买入者获利丰厚。但价格暴跌同样常见,2022 年也曾跌破 900 美元,导致大量投资者亏损。此外,交易过程中还需支付手续费,且交易所的安全性、合规性也直接影响资金安全。
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功能支撑了庞大的 DeFi 生态,用户可通过借贷、流动性挖矿等方式获利。例如,将以太坊存入借贷平台,为其他用户提供贷款,赚取利息;或在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提供以太坊与其他代币的流动性,获得交易手续费分成和平台代币奖励。但 DeFi 项目风险极高,智能合约漏洞、项目方跑路等事件频发,此前多个 DeFi 平台因被黑客攻击导致用户资产损失。
无论哪种 “赚钱方式”,都面临价格波动、技术风险、诈骗等多重威胁。更重要的是,我国明确规定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参与以太坊交易、挖矿、DeFi 等行为均不受法律保护,还可能涉嫌违法。近年来,多地警方查处了大量涉及虚拟货币的违法犯罪案件,参与者不仅血本无归,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。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